近年來,我市非公經濟發展迅速,在GDP中的比重穩步提高,已成為推動我市經濟社會持續高效發展的重要力量。2016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承前啟后的關鍵一年,也是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一年。大力促進非公企業健康發展,對于我市經濟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但目前我市非公企業發展仍存在以下幾方面困難和問題:
1.生產成本高、勞動力成本高、稅費高。受國際市場價格波動影響,國內生產要素價格明顯上漲,企業生產成本急劇上升,勞動力使用成本同樣急劇上升。同時,非公企業稅負偏重,各種稅費名目繁多,企業稅費比例普遍占到企業總成本10%以上,有的甚至超過20%,致使許多非公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面臨著嚴峻的生存挑戰。
2.招工難、融資難依舊是困擾我市非公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目前,非公企業用工出現“三難”:即引進高端人才難;聘用中層管理、技能、財務人才難;招收普通工人特別是熟練工難。究其原因,主要是整體工資待遇低,許多非公企業無法提供具有競爭力的待遇和發展空間;政府缺乏面向非公企業的人才落戶、住房保障等一系列配套政策,企業招聘、留住人才難度大。
3.非公企業自身素質不高,管理制度相對落后。部分中小企業生產方式比較落后,與現代企業管理理念和經營方式相距甚遠,總體上還呈現“小、散、弱”的特征。具體表現在企業個體規模普遍偏小、企業密集程度不高等方面。因而非公企業經營分散,集群化程度低,抗風險能力弱。
4.政策落實不到位、政企信息不對稱,扶持政策沒發揮出應有成效。雖然我市相繼出臺了出臺較為完善的鼓勵扶持中小非公企業政策法規和資金扶持辦法,許多措施有獨創性,然而很多非公企業對接渠道不通,政府與企業之間信息不對稱、不透明,導致企業并沒有真正地了解和利用好這些政策,政策發揮不出應有的成效。
幾點建議:
1.政應加大傾斜力度,幫扶非公企業發展。建議政府應進一步加大對非公經濟發展戰略規劃的研究力度,適時召開非公經濟發展研討會,理清發展思路和方向,引導非公經濟實現更好更快發展。完善非公有制經濟和中小企業發展聯席會議機制,定期研究和協調解決非公有制經濟和中小企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同時,制定相應辦法,合理調整小型微利非公企業稅率優惠幅度,切實減輕企業稅費負擔。
2.政府應采取有效舉措,解決非公企業融資難題。建議政府大力扶持民營擔保機構和小額貸款公司發展,引導它們創新融資品種,廣泛開展租賃融資,為非公企業提供方便、快捷的信貸支持。同時,積極推動信用擔保,完善小微非公企業征信機制,把企業社會責任、經營信譽等納入非公企業信用綜合評價體系中,作為貸款及招投標的重要參考因素。并積極引導和支持有實力、資金充裕的非公企業開展行業內互;ブ。
3.政府應加快經濟轉型升級,培塑非公企業品牌。政府應積極推動非公經濟轉型升級,從轉變觀念、科技支持等方面,引導企業找準項目、找準方向,順利轉型升級,實現新發展。研究培育新型產業群,保護、引導、鼓勵具有本地特色資源優勢的非公企業在轉型升級中創新技術樹品牌,增強競爭力,大力培育發展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產業、裝備制造、節能環保和高技術服務業等戰略型新興產業品牌。
4.政府應加大力度,支持非公企業引進各類人才。建議政府搭建專家網絡平臺,積極支持非公企業引進高科技人才服務我市發展。進一步加大對非公企業項目管理人員、市場營銷人員、財務管理人員培訓服務,形成長效機制。同時,完善戶籍、檔案、安居、配偶就業、子女入學等人才引進培育的社會綜合服務環境。政府各相關部門形成合力,在全市范圍內掀起一股吸引優秀人才的熱潮。
5.政府應完善非公企業政策扶持體系,并進一步加大落實力度。政府應完善差別化政策扶持體系,進一步加強對中小非公企業政策的落實、協調和推進。建立中小非公企業發展專項資金中,明確專門用于非公企業的比例,擴大非公企業的受惠面,努力營造有利于其可持續發展的市場政策環境。同時,加大政策的宣傳、執行力度,增加政策執行的透明度,形成有利于非公企業參與政府經濟決策和監督政策執行的體制,保障企業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切實加大政策落實力度。 (洪朝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