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推動我市民營中小企業轉型升級的建議
時間:2013-01-09 來源:工商聯官網
目前,我市擁有中小企業2.09萬家,占企業總數的99%以上,提供了50%以上的稅收,構成了60%以上的經濟總量,創造了80%以上的就業崗位。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先后出臺了《關于推動中小企業轉型升級的若干意見》等政策文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和辦法,有力地促進了中小企業的轉型升級。近期,我們通過調研認為,推動中小企業轉型升級還需要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并加大政策落實的力度。
一、中小企業轉型升級遇到的困難
一是部分中小企業對轉型升級的認識仍不到位。有的表現為“不想轉”。自認為企業現在運轉很好,一年能賺個幾十萬、上百萬就滿足了,不需要轉型。有的表現為“不愿轉”。轉型升級是企業二次創業的過程,有的從事傳統產業已經好多年了,對現在的行業和領域駕輕就熟,不愿意“吃二遍苦受二茬罪”。
二是有些中小企業對轉型升級存在畏難情緒。特別是一些傳統產業,由于受全球經濟下滑和市場不景氣的影響,經營狀況較差,利潤很薄,擔心轉型不成功。
三是現實的困難導致中小企業無法順利實現轉型升級。中小企業面對固有的結構調整難、資金融通難、技術改進難等問題以及新出現的用工荒、高成本等困難,即使主觀上想轉型升級,但是現實的困難也讓他們望而卻步。
四是自身的能力和水平影響中小企業的轉型升級。民營企業經營管理者有相當一部分草根企業家,自身缺乏科學決策轉型升級的能力,企業人才又相對不足,“高端人才養不起,一般人才用不上”,靠自身的能力和水平,實現轉型升級比較困難,往往陷入“想轉沒方向、想升沒本領”的困境。
二、幾點建議
一是實施中小企業“萬人輪訓計劃”,增強企業家轉型升級的思想認識和緊迫感。推動中小企業轉型升級的關鍵在人,關鍵在企業經營管理者,必須下大力氣解決企業經營管理者的思想認識問題和素質提高問題。因此,建議圍繞我市產業轉型升級的方向,堅持“上下聯動、分類指導、按需培訓、注重效果”的原則,全面組織實施“萬人輪訓計劃”,通過兩至三年的努力,爭取把我市的中小企業家全部輪訓一遍,幫助他們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和能力,提振轉型升級的信心。
二是創建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幫助企業解決轉型升級難題。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能夠為中小企業轉型升級提供信息、技術、創業、培訓、融資等多種公共服務。目前全國共有國家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200多家,其中江蘇省有19家,主要集中在蘇南、蘇中地區。我市在《關于推動中小企業轉型升級的若干意見》中提到“獲批省級中小企業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示范類的,由市財政獎勵30萬元!睋私,我市目前僅有11家三星省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沒有示范類的服務平臺,不但數量少、層次低,而且較為分散,不便于為企業集中服務。因此建議把建設國家級和省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的目標列入相關職能部門的年度目標責任狀,進一步明確時間要求、入駐機構數量和種類,通過倒逼機制,加大創建力度,爭取早日建成,努力滿足中小企業的共性技術需求和公共服務需要。
三是加快形成特色產業集群,引領帶動中小企業轉型升級。近年來,我市全面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產業集聚發展水平不斷提升。到目前為止,已建成省級及以上特色產業基地(園區)18個,但總體發展還不平衡,特色還不夠鮮明,集聚程度還不夠高,產業鏈特征尚不明顯。今年市委市政府下決心培育六大特色產業集聚區,全力打造在全省有影響的特色產業基地,這將為廣大中小企業帶來難得的發展機遇。建議把中小企業的轉型發展納入集聚區發展規劃,在政策和資金上引導中小企業向特色產業集聚,鼓勵小微企業為龍頭企業、上規模企業開展配套加工業務,推動中小企業與關聯行業的產業鏈對接,進一步拓展中小企業轉型發展的空間。把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作為推進中小企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方向和主要內容。引導中小企業發展軟件服務、工業設計、電子商務、信息服務、科技管理咨詢等服務業。鼓勵引導大中型企業將非核心競爭業務外包給中小企業,走專業化發展道路。
四是改進科技創新券發放方式,發揮創新券的導向作用。科技創新券改變了過去財政資金大多支持上規模大企業的局面,目前,已經發放了2500萬元,惠及500家中小企業,帶動投資達到1:8.5,特別是一些小微企業,過去很難有機會得到財政獎補資金,這次也得到了,這種鮮明的導向作用進一步激勵著中小企業加快轉型升級的步伐。因此建議:一是擴大發放范圍,讓更多的企業受益。二是提高獎補標準。在“陽光普照”的同時,每年確立一批企業成長梯隊,重點在具有發展潛力、符合產業政策的企業中培育,提高獎補資金標準,促進這些企業盡快成長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