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播電視媒體作為思想文化宣傳工作“主戰線”、“主陣地”、“主力軍”,不僅具有輿論宣傳的強大公信力、權威性、傳播力和影響力,而且在文化創意產業中具有重要作用,被賦予極為突出的龍頭地位。如何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抓住新一輪文化產業發展機遇,推動以廣播影視為重點的文化產業乘勢而上,這是全市各級組織尤其是宣傳思想文化戰線的重大課題。
從宿遷和泗洪實際情況來看,以廣播、電視、電影、圖書、戲劇為主要形態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尚未實現現代化、體系化、市場化,產業層次低,產業形態落后,相互割裂,不適應市場需求,總量和質量都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尤其是廣播電視產業的占比還很低,文化龍頭產業的帶動作用還不夠強,不適應文化大發展的需要。比如,宿遷廣電總臺年創收總額不足5000萬元,而蘇州廣電總臺年創收總額則達到15億元。泗洪廣播電視臺每年創收只有600萬元,而相鄰的兄弟縣臺普遍達到千萬元年以上收入水平,蘇南很多強縣甚至達到億元水平。文化強市和文化強縣有個普遍特征,就是廣播影視在當地文化產業中所占份額都比較高,對當地文化產業的拉動力也比較強。
傳媒與經濟有著越來越密切的聯系。經濟影響著傳媒,而傳媒也深刻影響著經濟,使經濟有著越來越明顯的“注意力經濟”、“體驗經濟”和“娛樂經濟”的特點。電影《非誠勿擾》使杭州西溪濕地淡季變旺季,是打造和提升城市品牌的代表作。電視連續劇《行走的雞毛撣子》掀起了雞毛撣子的收藏熱,“津門蔡氏貢撣”專賣店隨后在北京王府井大街開業,普通型售價200多元,工藝考究的售價出現數千以至上萬的開價,這是“符號消費”的時代標志,也是文化增值的代表作。利用影視和體育明星產生“消費偶像”,是制造時尚、激活需求、引領生活方式的代表作。美國百事可樂成功地組織“音樂推銷”,獲得巨大的市場回報,這是特色營銷的代表作。
廣播影視產業是一種特殊的文化產業,對文化產業具有龍頭帶動作用。廣播影視機構具有事業和產業雙重屬性,政策性很強,市場化程度越來越高,具有高科技、重裝備、快發展的特征,需要政策、資金、人才等方面的支持。為此建議如下:
一、研究出臺有利于廣播電視產業發展的政策文件。市、縣兩級應充分認識廣播影視產業對文化產業和經濟全局的先導和帶動作用,建立和實施廣播影視產業優先發展戰略,提出一系列指導性意見,推動全市和各級廣電系統采取切實措施,加快發展廣播影視產業。
二、加大對廣播影視產業的金融支持力度。市、縣政府牽頭,組織廣播影視部門和企業加強與金融機構的溝通交流,建立與金融機構的信息溝通機制和平臺,提供綠色通道,推動廣播影視產業重點領域和重點項目的開展。
三、選擇重點廣播影視機構進行重點突破,進而實現全面推進。對宿遷廣電總臺(集團)加大財政投入和市場開拓,支持做大做強,進而創造條件上市。此外,對各縣區廣播電視臺,還要加強改制轉型和人才建設力度,提高辦臺水平。
四、要采取多種辦法籌集發展資金。廣播影視機構和企業一旦有了好項目,除了銀行貸款外,還要支持符合條件的廣播影視企業發行企業債券、集合債和公司債,鼓勵保險公司投資廣播影視企業的債券和股權。
五、加快推進經營性事業單位轉企改制,增強活力。健全的現代企業制度是金融支持廣播影視產業的制度基礎。沭陽和泗洪兩個縣臺至今還沒有注冊公司,仍然在財政的襁褓之中,長不大,做不強。要按照創新體制、轉換機制、面向市場、增強活力的原則,積極推動廣播影視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形成獨立的市場競爭主體和融資主體。